
谈癌色变 ,“粉红杀手”与我们的距离
从20世纪70年初代,乳腺癌这一病症开始不断频繁地出现在我国大众的面前。随着时间和实践的发展,医生开始对乳腺肿瘤的认识不断加升高,治疗手段也不断地在改进;有关乳腺癌的相关议题也不断地出现在了大众面前,人们对乳腺癌的关 注也越来越高。

数据来源:通过八爪鱼爬取有关“乳腺癌”的微博话题
数据统计时间:2023年6月25日-2023年9月25日
数据说明:共获得话题636条,经过去重和删除阅读量为0的话题,累计获得有效话题630条
我们爬取了600余条阅读量破万的微博话题,微博网友对乳腺癌的关注度围绕在“如何预防乳腺癌”“男性也会得乳腺癌”“乳腺癌的治病因素有哪些”“乳腺癌患者的饮食”等,并在话题中展开激烈地讨论。其中#乳腺癌已成全球最常见癌症#获得了8亿的阅读量,引发了较高关注;此外乳腺癌作为大众刻板印象中女性的“专属病”,关于#男性也会得乳腺癌吗#也获得了3800万阅读量。据统计,男性乳腺癌患者数是女性乳腺癌患者数的1%。也就是说,大约每100个乳腺癌患者中就有一个是男性,且多发于60-70岁的男性中。
在中国,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,预计到2030年,我国乳腺癌病例人数将达到40万人左右。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中显示,女性乳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,成为“全球第一大癌症”。每8位确诊癌症的患者中就有1位是乳腺癌。
.jpg)
数据来源: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
在中国,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-55岁,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轻。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数据显示了乳腺癌的两个发病高峰,第一个出现在45-55岁之间,另一个出现在70-74岁之间,并且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。
之所以会出现45-55岁这个特定发病高峰,也许是因为存在着出生队列效应。在多数出生队列中普偏存在着月经和生育模式变化,以及其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影响。相似的出生队列效应在台湾和香港已经有报道,这一效应使得危险因子作用在年龄较轻的女性中凸显。
打破信息茧房中的“粉色误解”
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关注程度的升温,不少误解、曲解和谣言也随之而来。这个伴随着误解、曲解和谣言的乳腺癌,成为了为女性“独家打造”的疾病,在沉默的螺旋中走向隐秘的角落。
患乳腺癌就是因为生了太多的气
激素的变化,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诱因
“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得癌症。”前些年,热播剧《小欢喜》中刘静确诊乳腺癌后的台词,引起了不少乳腺癌患者的共鸣。不少患者表示,被确诊后也很疑惑,怎么这事就到我头上了呢?也没有家族遗传史,怎么就会患上了呢?

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小欢喜》
到底为何会患上乳腺癌呢?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和遗传因素有关。往往忽略了女性的生理结构,为乳腺癌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;其次雌激素的水平也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。女性受雌激素影响时间越长,发病的可能性就越高。除此之外,女性后天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会诱发乳腺癌。


遗传基因


肥胖
资料来源:《她说:菠萝解密乳腺癌》李治中


激素水平